客户中心

Customer
service

研究生“录而不读”解决问题比指责更重要

来源:北京商报 | 发布时间:2022-09-22 17:09:03 | 浏览次数:704

即便是在业内兼具实力和名气的中国政法大学,也避免不了被学生“放鸽子”的命运。近日,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公示显示,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,一时引发热议。

9月21日下午,中国政法大学研招办回应媒体称,32人是未按时报到的研究生总数,校方基于学籍管理规定时限判定学生是否放弃入学资格。校方将严格按照计划招生,不会因此补录其他考生,校方对学生放弃入学表示“尊重学生的选择”。

近年来,“录而不读”好像成了一个固定热点,在每年秋季准时出现。录取之后,学生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手续,简称“录而不读”。而其原因也大多可以归结为找到好工作、考上公务员、出国留学、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等几大类型。

每每出现此类事件,舆论也可以大致一分为二。一方认为法无禁止之下,不过是出于发展角度的个人选择而已,另一方则认为,不想去的话复试时就可以将机会留给其他人,一度有人建议如此学生应该被纳入“失信名单”。

而相关学者“录而不读”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招生秩序,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的解读,将这种对立观点的交锋推向了高潮。

有网友指出,“‘录而不读’造成教育资源浪费”,补录环节的缺失让“录而不读”失去了补救的机会。“不读”固然该罚,但在求学这个问题上,有意而为之终究是少数。

有些人考研只是为了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,难免存在把考研当作“备胎”的可能,在复试中这些很难一一展现。在此背景下,更优解是让学校与学生进行相应的沟通,了解可能存在的情况,提前制定补录的预案。

教育资源始终具有公共资源的属性,如何让这些资源得到更好的使用,合理处理被浪费的研究生名额,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。

“补录”并非一劳永逸,即便是“录而不读”下的补录,依然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,高校在补录过程中要做到公开透明,避免出现暗箱操作。

同时,补录也要有时效性,且是一个全国性系统性的工作。在此方面,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统筹规划,制定科学、合理、灵活、公正的补录规则。

除此之外,良禽择木而栖。学校也应有相应的优化方案,努力将“录而不读”的概率降低。比如,专业设置少而精,打造出更具竞争优势、更有吸引力的学科,都是主动的应对之策。
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
0371-65528615

销售电话:15617630301

渠道代理:18625782805

技术支持:15937166188

邮 箱:7602810@qq.com

销售QQ: 7602810
958785084

渠道QQ: 1795225653

技术QQ: 89798330

软件下载
商超行业
服务行业
领智互联通
领智百科
解决方案
领智专题
领智动态
社会新闻

友情链接: 版权所有:郑州金领智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1023023号

Powered by YXcms 2012-2014 yxms.net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