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上游新闻 | 发布时间:2021-12-06 11:12:53 | 浏览次数:795
落叶归根是中国人对家最深的情怀,那在古代客死异乡的人们,如何“落叶归根”呢?
12月4日,来自渝中区文管所消息,重庆文物工作者们,在渝中区金汤街发现了一处民国时期的“棺材暂存处”——暂厝停柩处。
文物专家表示,这类文物遗址在重庆还是首次发现,对研究民国时期人们的丧葬习俗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。
虽然是暂时放置棺材的地方,但是藏在渝中区这栋两层小楼下的暂厝停柩处却修建得格外精美。
这个通高2.75米,面阔4.4米,进深3.73米的暂厝停柩处,立面呈拱形,拱门宽2.83米,高2.04米。
粗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这个砖室,精美之处却在细节。
在它的券顶部正中为东汉铭文砖,砖上铭刻的“建安十三年造”字样至今清晰可见,而在砖室左右两侧的墙上,则铺有南宋“淳祐乙巳西窑城砖”,每一块砖上,都有着以菱形为主的纹饰。
那么这个“棺材暂存处”究竟修建于何时呢?
经过文物专家们的现场实地查勘后,初步判断,这个建筑为民国时期修建使用的。
旧时的人们为什么要专门修建暂厝停柩处这样的“棺材暂存地”呢?
专家表示,这是旧时汉族的丧葬习俗,流行于全国各地,这里停放的亡者,一般都是因为等待合葬或者客死他乡等待迁葬等原因。
历史上名人暂厝停柩的情况也比较多,李大钊在1927年4月28日被绞刑后,遗体就曾先放在长椿寺庙,同年5月1日,他的家人才将烈士遗体重新装敛,灵柩暂厝与紧邻长椿寺的妙光阁渐寺,长达6年之久,最后才安葬入万安公墓。
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渝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
友情链接: 版权所有:郑州金领智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1023023号